塔的出现塔的概念和形制,源于印度的窣堵坡。窣堵坡是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实为墓冢。东汉时期塔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国,并且随着佛教的中国化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塔的演变东汉时期:塔最早见于记载的佛寺是东汉永平十年的洛阳白马寺,文献记载汉代曾建有印度式样的浮屠祠。公元二世纪末,在徐州建浮屠祠,下为重楼,上垒金盘,应该是中国阁楼式木塔的萌芽。五胡十六国时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敦煌、酒泉等地陆续发现了一批十六国时期的石塔,是中国传统信仰融合的实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的提倡,兴建佛寺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建筑活动之一,佛寺以前塔后院形式布局,佛塔为佛寺的中心,此时还出现了密檐塔,如云南大理千寻塔。隋唐五代时期:隋唐 五代时期是佛塔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佛塔建筑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此时佛塔多为方形平面,唐代砖石塔已形成楼阁式、密檐式、亭式三种主要类型。宋辽金时期:宋辽金时期的佛塔类型逐渐完善,形成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三种成熟的类型,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建于辽代的楼阁式木塔。元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藏传佛塔开始盛行,这一时期佛塔在造型和装饰上更加注重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水平,造型优美,气势恢宏。历代佛塔演变图佛光寺祖师塔宜宾旧州白塔梁思成手稿图像高清图中国建筑史手绘图古建设计素材塔的构造古塔的形制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构造是大体相同的,一般都具有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
地宫:舍利塔的下面一般都建有地宫,以便埋藏舍利和供奉物品。
地基:塔基是一座塔的下部基础,它覆盖在地宫的上面,又是承托塔身的基座。
塔身:塔身是塔的主体部分,前面所讲的几种塔的类型,主要就是通过塔身的形制来区别划分的。
塔刹:塔刹是塔身上部的塔顶部分,刹是梵文刹多罗的省译,它含有国土、佛国的意思,所以佛教的寺院也称作刹。
应县木塔塔刹构造塔的分类1、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是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量最庞大、艺术水平最高、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类型。楼阁式塔的出现时间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楼阁式塔的主要特点为:模仿中国传统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形式,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层之间的距离较大,明显表现出塔的一层相当于楼阁一层的高度;每一层外部设有塔门、塔窗、腰檐,部分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或眺望。
苏州瑞光塔
2、密檐式塔密檐式塔是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唐代密檐塔多为方形,辽代以后多为八角形。主要特点为:密檐式塔的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大,占据全塔总高度的较大比例。从第二层开始,塔身高度骤然缩小,各层塔檐紧密重叠,形成密叠状,檐与檐之间距离很近,几乎无门窗或仅设少量小窗;大多数密檐式塔为实心结构,内部不可登临。但也有少数塔中空,设有木梯或砖砌楼层,可供攀登。西安小雁塔3、覆钵式塔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印度佛塔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在元代,由于藏传佛教的盛行,覆钵式塔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藏传佛教寺庙中的重要建筑。
覆钵式塔主要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通常呈方形或圆形,塔身呈圆球状或覆钵状,塔刹则高大挺拔,由相轮、宝盖、仰月、宝珠等装饰构件组成。覆钵式塔多为实心结构,内部不可登临。
北海白塔
4、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的形式起源于印度,象征着金刚界五方佛。这五方佛分别代表大日如来佛(中央)、阿閦佛(东方)、宝生佛(南方)、阿弥陀佛(西方)和不空成就佛(北方)。其主要特点为:五座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的塔较小。包括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形式。塔座通常为砖砌拱券结构。北京真觉寺金刚塔5、亭阁式塔亭阁式塔是印度覆钵式塔与中国传统亭阁建筑融合的产物。多为单层塔身,顶部加装印度式塔刹,部分在顶部加建小阁。平面呈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以方形为主。最初用于供奉佛像,后逐渐演变为僧人墓塔,成为佛教徒安葬僧侣的重要场所。山东济南四门塔6、花塔花塔,又称华塔,是中国古塔中一种极为独特且罕见的类型,以其繁复的装饰和精美的雕刻而著称。花塔通常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方形或圆形,塔身遍饰佛像、菩萨、力士、伎乐等雕像,以及莲花、云纹等佛教纹样。花塔的造型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多边形,部分花塔还在塔身上加建小塔或佛龛。正定广惠寺华塔知识点:塔的层级是指露盘、相轮或塔身的层数,塔的层级大多是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都是奇数,也有不遵循奇数的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六层。绝美的十座中国古建宝塔1.河南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9多年的历史。嵩岳寺塔的高度约为37米,为15层的结构,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2.云南大理千寻塔坐落于云南大理崇圣寺,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约公元9世纪),共16层,通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砖塔,与两座宋代小塔共同组成崇圣寺三塔群;它是中国密檐塔中檐数最多、比例最细高的孤例。3.山西应县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佛塔,高67.31米,采用54种斗拱榫卯结构,无钉无铆,历经战火与地震仍屹立不倒。原称“佛宫寺释迦塔”,得名于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象征辽代佛教鼎盛时期的皇家信仰。4.山西洪洞飞虹塔飞虹塔坐落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是一栋八角十三层的阁楼式建筑。塔身内部由青砖砌成,外部用琉璃烧制的砖瓦包砌,各层皆有塔檐。该塔重建于明朝,并加装琉璃,成为一座华美的琉璃塔。
飞虹塔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建制最高大的七彩琉璃塔。檐下的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众多图案构件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工艺之奇巧令人赞叹。
5.泉州开元寺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 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双塔建造于南宋时期,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具有侧角明显、斗拱和石柱比例硕大、覆盆式柱础等特点。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不仅表现了闽南石雕工艺的精湛,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6.杭州雷峰塔雷峰塔,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俗称“黄妃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历代屡加重修。
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
7.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它是虎丘乃至苏州古城的象征。虎丘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塔身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8.五台山大白塔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全身雪白,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红墙、琉璃瓦殿顶的簇拥之下颇为壮观。大白塔高约56.4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还要高出20.5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八卦地位安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9.太原永祚寺塔宣文佛塔、文峰塔,位于双塔寺的最高处,在永祚寺东南方位。双塔均13层,八边形平面,高约54.7米。兼容并蓄,是美丽太原的城市标志,更是中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最完善、规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组。被誉为“双塔凌霄”、“文笔双峰”。10.西安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代永徽三年(652 年),由玄奘法师主持修建,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塔高 64.5 米,共七层,塔内藏有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的样式精美,结构精巧,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记录了一段段沉淀的历史,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静默如斯,风雨不改。关于古建筑中的宝塔,你还了解哪些呢?一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