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壕村的杜甫,为什么没有被差役抓走?实际上唐朝征兵是这样的

夜宿石壕村的杜甫,为什么没有被差役抓走?实际上唐朝征兵是这样的

现代读起来《石壕吏》,不求甚解的读者,常常会对里面的现象产生各种误解,例如上述的“征兵”现象。“征兵”不是像我们琢磨的那样,大街上见到一个壮年、男丁,差役就兴奋了,冲上去把人抓起来去当兵。实际上的“征兵”,是每个统辖地点都有明确的征兵名单,今年轮到谁家、第几个儿子去当兵,这些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只不过《石壕吏》中,“征兵”供应量远远不足填补打仗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文中“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的现象出现。同时呢,这时候的征兵制,已经出现了极大问题,甚至随着时代变化趋势,而显现出衰颓和瓦解的态势。

二、唐朝的“征兵”制度

原本的唐朝盛世,征兵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制度的。比如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下的征兵制,所谓“府兵”,就是从军府州的成年男丁中征发,年龄范围在21以上和60岁以下,而且严格按照“壮年男丁优先、幼年和老年次之”的原则。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征发小孩子和老年人去当兵打仗。

而且,征兵也是分时间阶段的,一般3年或6年进行一次选点。如果是在和平年代、繁盛时期,征兵训练也不是一件绝对的“苦差事儿”。开元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诏令各个道的节度使,招募自愿驻扎镇地的壮年男丁,并允许家属随军,而且朝廷给配置田地屋宅,这样优厚的“待遇”,和平时期势必会引得很多人欣然前往。

但安史之乱期间,战乱频增,百姓生命如草芥,尤其在武器并不算发达的封建社会,战乱时被征兵,简直就是“千里送人头”。因此,逃兵日益增多的现象会出现,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也是可以想象的。

就像杜甫所写的《石壕吏》中,“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家原本人口众多的,但都因为征兵去打仗,结果命丧战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谁都会打仗产生抵触,心怀恐惧,对征兵这件事,也就不愿配合。

三、“征兵制”随均田制而土崩瓦解

如果深究“府兵制”,会发现它和农业有着紧密联系,这还是要追溯到隋朝,杨坚对府兵制进行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兵农合一”。原本的“府兵制”可以说是职业军人,但这个理念贯彻开来,征兵的主力就成了“民兵”。二者结合得好,府兵制就充分发挥作用,可参考李世民时期,府兵制可谓是协助他管理的“好帮手”。

但凡事都需要辩证法去看待,府兵制既然和均田制有了结合,那就会深受其影响,假如均田制出了意外,结局也必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到了唐玄宗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均田制被破坏,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更无力缴纳赋税,兵士逃亡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原本的“府兵制”渐渐失去效果,征兵结束,募兵取而代之。

此外,导致均田制瓦解和府兵制崩坏的,不仅是万恶的战争纷乱,更与唐玄宗晚年渐趋衰颓、腐朽的管理统治息息相关。唐玄宗壮年时期是鼎鼎有名的“唐明皇”,但晚年他的功和过,也都悉数体现在了百姓生活面貌之上。

更让人感受深刻的,是战争失人心。哪怕是盛世,一场安史之乱,就足以让百姓民不聊生,战争给带来最大伤害的,也永远都是底层百姓。实际上,唐玄宗晚年开始的颓败与衰落趋势,从“征兵”这种细节就能看得分明。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任德山、毛双民《中国大历史》、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地图帝《为何唐朝成也府兵制,败也府兵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打印机脱机问题全攻略:7种方法,从检测到修复一步到位
365账号被限制什么原因

打印机脱机问题全攻略:7种方法,从检测到修复一步到位

⌛ 10-27 👁️ 4008
CarPlay連接問題全攻略:斷線及藍牙配對失敗的常見故障
365账号被限制什么原因

CarPlay連接問題全攻略:斷線及藍牙配對失敗的常見故障

⌛ 10-03 👁️ 5382
田径世锦赛男子跳高王宇获第十名
365娱乐场体育投注

田径世锦赛男子跳高王宇获第十名

⌛ 07-13 👁️ 6493